厦门大学医院门诊党支部
疫情发生后,从9月14日至9月25日,厦门大学医院门诊党支部奔赴思明区塔埔、濠头、福海、下沃、沙坡尾等多个社区,全力支援全员核酸采样。
1
思明院区(厦大医院)办公室的鄢琳虽不是医护人员,但却起到了幕后英雄的作用。
思明院区(厦大医院)提出:疫情面前,任何人员不分身份。她协调外科、内科、门诊三个党支部及全院职工,在医院编制不足的情况,统筹安排、合理调配职工,在保证医院日常医疗秩序的同时,也保障了各支核酸采样应急支援队的组建。
鄢琳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,常常在凌晨接受上级指令,连夜召集人员、紧急调配物资,清晨赶到医院送核酸采样队。
她整理核酸采样数据,参与组稿的多篇抗疫新闻稿被人民网、厦大翔安医院、厦大医院网站等采用发表。
她从未穿过防护服,工作时间却比任何一位采样队员都长。

▲鄢琳送了一支又一支核酸采样队出征
2
医务科高凉琴除了支援核酸采样,还承担着核酸采样队队长助理的工作:协调采样队与社区及志愿者关系,为采样工作排班,合理安排作息,保证后勤供应补给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支援全员核酸采样期间,正值思明院区对接我院病房,她还要保障医务工作,整理多位医生的多点执业资质上报材料,匹配大量医保数据,接受多次上级疾控部门检查。

▲高凉琴在核酸采样现场
3
叶桂香总护士长的母亲因为车祸成为植物人,已卧床多年。她一边照顾母亲,一边参加核酸采样,同时还负责院感督导工作、护理队伍院感技能和抗疫防疫知识的培训。

▲叶桂香在现场协调、督导院感工作
4
唐燕琴、黄晓阳、王建明、黄硕武,入党积极分子杨春梅、吴一苇均参加了多批次核酸采样。
他们没有豪言壮语,没有高光时刻,只是朴素地认为:「我是厦门人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」「我多穿一会防护服,同事们就可以少穿一会;我多上场一轮,同事们就可以少上一轮。」

▲参加核酸采样的门诊党支部同志
后勤设备科的吴艺辉为了保障核酸采样人员有足够的防护物资,连夜联系厂家调拨防疫物资,疫情关系外地运输车辆无法进入厦门,他自己开车到高速路口将物资运回医院。
卢惠华因为身体限制不能暴露在核酸采样感染高风险区域,她告诉同事们:「核酸采样工作,你去。科里工作,我来;预检分诊的班,我上。
正是留守人员的默默付出保障了医院日常医疗秩序,核酸采样队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奔赴一线。

在核酸采样工作中,除了党员,思明院区(厦大医院)门诊各科室的群众也涌现出了大量感人事例。
这是厦门大学医院门诊党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党群关系融洽、在突发事件面前的自然体现,也是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」的充分体现。
文/图 | 厦门大学医院门诊党支部